奇异果APP官方下载海南博鳌近零碳示范区:一场“未来式”的城市更新实验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2-19 09:02:18    浏览:

[返回]

  奇异果体育网页入口奇异果体育网页入口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建筑,前景为博鳌年会新闻中心,每年为数以千计的国内外媒体记者提供办公场地。陈标志/摄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住建部积极推动城市更新行动,旨在优化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升级;同时,通过改造老旧小区、完善基础设施、保护历史风貌等措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宜居、绿色、智慧的生活空间。这一重要举措,将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新动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此,我们推出“让城市更美好——城市更新”系列报道,将各地有突出特点、模式的城市更新工作报道出来,助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月8日上午9时许,阴雨天气的博鳌东屿岛,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掠过椰林。

  在通往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的路上,几处不起眼的白色装置正在匀速转动,后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些均速转动的白色装置,便是实时监测碳排放的智能传感器。

  这里就是博鳌近零碳示范区,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海南省共同创建的我国首个此类示范区。

  2022年4月12日,习在海南考察途中,对创建博鳌近零碳示范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现在关于零碳、双碳开了很多论坛,如果海南能把东屿岛打造成为零碳岛,这比开多少次论坛都要有说服力”。

  东屿岛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是“三江”(万泉河、龙滚河、九曲江)入海口处的一个小岛,占地面积约1.8平方公里。这里也是举世闻名的博鳌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

  从2022年起,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海南省联手,拟用3年时间(2022~2024年)共同创建博鳌近零碳示范区,使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技术和实践的窗口。

  2023年8月底,示范区8大类18个项目的建设内容全部完成;2024年3月18日,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运行启动会在海南博鳌东屿岛举行,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及海南省主要党政领导出席了启动会。

  3月25日至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将于这里举行。作为全国首个全域“近零碳”示范区,这片占地面积约1.8平方米公里的土地上,正以科技与制度的双重革新,书写着中国低碳转型的鲜活样本,也是未来城市更新最生动的实践。

  这是记者前往东屿岛的路上,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工作人员在电话里与记者交流时,第一句话就提到“电”字。在东屿岛的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奇异果APP官方下载,“电气化”是贯穿整个示范区的主线。

  记者走访的第一站,就是博鳌新型电力系统展示&交流中心。该中心是南方电网倾力打造的新型电力系统展厅,系统地展示了包括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数字电网”的运行模式。

  展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协同应用示范。即结合示范区的用能要求、资源条件、高等级保电的特点,制定了通过能源互联网将再生能源、建筑用能、交通用能协调,电蓄冷与水蓄冷相结合的方案,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思路,对岛内的能源系统进行了系统整合。

  对于普通参观者而言,工作人员的讲解也许有些过于专业,“源网荷储”等专业术语不太容易理解。海南电网公司琼海供电局工程建设部副经理王基龙向记者通俗地解释称,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年光伏发电量(包括岛外农光互补项目)约为3200万度,而东屿岛一年用电量在1600万度至2000万度间,剩下的绿电能源并网后,要么调配到其他地方使用,要么储存起来。

  王基龙告诉记者,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的用能情况比较特殊,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是高等级的保电,绿电能源是东屿岛近零碳示范区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能源。

  记者在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走访时,工作人员多次提到“光储直柔”名词,实际上,它是在建筑领域应用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直流配电和柔性用电四项技术的简称。其中,“柔性用电”是指通过智能电网技术,使电力用户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用电方式。

  在博鳌新型电力系统展厅的附近,就有一个光储充电动车智能充电站。在东屿岛,此类新能源车及柔性充电技术运用,实现岛内停车场与接驳站点充电桩全覆盖。

  据了解,岛内建设的光储充柔性充电示范站,通过采用液冷技术,最快能让车辆在10分钟内充满电,为当前行业一流水平。

  记者在东屿岛上走访,减碳技术随处可见。不经意间,你的眼前或者脚下就是智能低碳技术的运用,这些减碳技术运用或藏身着于建筑的幕墙,或在脚下的光伏地砖,或是酒店厨房的电气化……

  “去年,曾有记者在博鳌近零碳示范区采访游客,你觉得示范区较以前有什么变化吗?”海南省住建厅一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游客说没发现有啥变化,“实际上,示范区创建之初的设计方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和区域格局。”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22年开始,海南省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进行“省部共建”,拟用3年时间(2022~2024年)共同创建博鳌近零碳示范区,使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技术和实践的窗口。

  “当初近零碳示范区有3个选址,分别为海口江东新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及博鳌东屿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总工程师曾有文也向记者介绍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的由来奇异果APP官方下载。

  曾有文称,博鳌东屿岛属于城市建成区,简缩版的城市模型,建成已有20多年,其设施设备本身就面临需要更新换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东屿岛的业主比较单一,对于一两年时间的城市更新方案更为适合。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严格控制规模和开发建设,没有大拆大建,没有增加新建筑,没有改变原有的建筑风貌和区域格局,没有破坏自然环境,保持和展现田园风光特色。”上述海南省住建厅负责人在示范区向记者介绍,主要采用屋顶光伏、光伏栏板、光伏玻璃采光顶等对东屿岛建成区既有建筑进行微改造,借助自然光能、风能,并应用节能储能设备及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节能降碳。

  “示范区不局限于某一单个建筑的零碳,而是注重推进区域整体降碳。”站在酒店的屋顶,曾有文手指着眼前新闻中心等一大片建筑对记者说,示范区探索建立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绿色化改造、交通绿色化改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物资循环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园林景观生态化改造、运营智慧化相结合的“八位一体”区域降碳布局,推动整体降碳,实现近零碳运行的目标。

  “住房城乡建设部高度重视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倪虹部长等部领导亲自指导示范区选址、创建方案制定,并派部标准定额等司局全程跟踪把关和指导。”曾有文告诉记者,早在2023年8月底,建方案确定实施的8大类18个项目建设内容已完成,实现年供应清洁电力3219万度,达到近零碳试运行的目标。

  曾有文告诉记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过程参与了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创建工作,示范区目前已处于正式运行阶段。

  2024年3月份,博整近零碳示范区及主要建筑降碳效果的第三方评估结论显示,整个示范区实现产消平衡,处于零碳运行状态。”曾有文表示,这也是东屿岛这个20多年的“城市建成区”城市更新低碳转型的生动实践。

  社会资本深度参与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创建是一大特点,且社会资本并非海南电网公司一家。

  “在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海南电网公司只是其中一个建设实施主体。”海南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创建过程中,积极探索市场参与机制,通过公开招选方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社会投资占比达76%。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打通零碳示范区建设的技术环节和运营环节,探索出市场投资与经营回报相联动的实施模式。”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通过公开招选的方式,最后确定了中远海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海南电力公司、海南电网、琼海市政府4家建设实施主体。

  记者了解到,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涵盖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及酒店、东屿岛大酒店、新闻中心等主要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6.6万平方米。示范区项目总投资约8.39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04亿元、占比24.3%,社会投资6.35亿元、占比75.7%。

  上述负责人认为,社会资本参与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创建,作为企业也得考虑投资回报问题,但在深度参与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更多是体现一份社会责任。

  “我们的建筑不再是能源消耗者,而是变成了能源系统的参与者。”在博鳌近零碳运营管理中心,曾有文向记者介绍,“运营管理中心是整个示范区‘中枢大脑’,虽然现场没看到多少工作人员,实际上AI技术已经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博鳌近零碳运营管理中心的大屏上,3D模型能精确到酒店的任意一栋楼及某个房间。画面中,深蓝色的光伏幕墙、浅绿色的空气源热泵、明黄色的储能电池组成流动的能量网络,实时数据在建筑表面跳跃。

  “这种颠覆性的改变始于系统性重构。”曾有文表示,示范区的主要建筑均完成了“光储直柔”改造:屋顶光伏板如鳞片般覆盖,外墙玻璃幕墙嵌入薄膜发电组件,地下空间的磷酸铁锂储能设备与建筑配电系统直连。

  最令人惊叹的是,所有电力设备都接入了柔性控制系统,能根据天气、电价、负荷自动调节充放电策略。

  在博鳌新闻中心,“会思考的空调系统”通过5万多个室内外传感器,AI算法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员流动趋势,动态调整不同区域的温度设定。

  “论坛期间,仅空调系统就节约了40%的能耗。”曾有文告诉记者,这种智能化已渗透到每个角落:智慧路灯根据人车流量调光,喷灌系统感知土壤湿度启动,连垃圾桶都搭载了满溢监测装置。

  “实际上,我们一直注重制度集成创新。”曾有文称,示范区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碳积分、零碳会议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探索形成整套的“规、建、管”运行流程和实施路径,在共建机制、工作方法、技术应用、理念创新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同时,近零碳示范区规划建设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从建筑绿色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固废资源化处理、水资源循环利用、交通绿色化、园林景观生态化、运营智慧化等方面,为全国人居环境的绿色低碳和零碳化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在部省共同组织的专家评估会上,示范区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认可,专家组一致认为达到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示范区创建成果,获得德国能源署颁发的“零碳运营区域认证”(国内首个区域认证);获得环保部环境认证中心CEC颁发的“温室气体减排声明”……

  在202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与会国内外嘉宾对示范区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示范区是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又一创新例证,彰显中国绿色发展决心,为国际社会作出表率。

搜索